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平台
»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
一、建设背景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沧州考察时强调,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要求“支持河北沧州等地开展早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推广”。2024年2月,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批复在沧州建设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
二、功能定位
立足旱碱麦等盐碱地特色产业,聚集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开展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集成示范和成果转化,突破一批旱碱麦等盐碱地特色资源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示范,打造旱碱麦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合作交流高地,为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设目标
到2024年底,盐碱地综合利用重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设1个农作物耐盐碱鉴定平台,早碱麦种业创新与示范推广得到有效强化,确保154.7万亩旱碱麦丰收、秋播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 到2025年底,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旱碱麦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培育耐盐碱新品系新品种7个以上,“一基地、一园区、四体系、多样板”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总结出示范标准。 到2030年底,建成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渤海新区黄骅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推广作用全国领先,形成“产业发展好、科技创新强、支撑保障强、示范带动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格局,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沧州经验”。